避嫌守義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嫌:嫌疑;守義:保守道義。避開嫌疑,保守道義。
出處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73回:“今主公避嫌守義,恐失眾人之望。”
基礎信息
拼音bì xián shǒu yì
注音ㄅ一ˋ ㄒ一ㄢˊ ㄕㄡˇ 一ˋ
繁體避嫌守義
感情避嫌守義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謂語;指人守道義。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語重情深(意思解釋)
- 豆萁燃豆(意思解釋)
- 輪扁斫輪(意思解釋)
- 失魂喪膽(意思解釋)
- 望塵莫及(意思解釋)
- 自力更生(意思解釋)
- 嚴陣以待(意思解釋)
- 殺手锏(意思解釋)
- 暈頭轉向(意思解釋)
- 首身分離(意思解釋)
- 門當戶對(意思解釋)
- 一塌糊涂(意思解釋)
- 雪兆豐年(意思解釋)
- 寸步不離(意思解釋)
- 同室操戈(意思解釋)
- 福無雙至,禍不單行(意思解釋)
- 源源不斷(意思解釋)
- 古色古香(意思解釋)
- 色中餓鬼(意思解釋)
- 直搗黃龍(意思解釋)
- 雞胸龜背(意思解釋)
- 善游者溺(意思解釋)
- 融會貫通(意思解釋)
- 陽春白雪(意思解釋)
- 著手成春(意思解釋)
- 東施效顰(意思解釋)
- 讀書種子(意思解釋)
- 似是而非(意思解釋)
※ 避嫌守義的意思解釋、避嫌守義是什么意思由漢語字典在線查詢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支支吾吾 | 亦作“支支梧梧”。謂說話吞吞吐吐,含混躲閃。 |
不驕不躁 | 驕:驕傲;躁:急躁。不驕傲;不急躁。 |
起兵動眾 | 眾:大隊人馬。舊指大規模出兵。現多指動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。 |
浪費筆墨 | 指人作品不好或文章過于繁瑣。 |
拭目以待 | 擦亮眼睛等著瞧。形容期望很迫切。也表示確信某件事情一定會出現。 |
一哄而起 | 喧鬧;起哄。經過一陣喧鬧便馬上行動起來。形容無組織無計劃地行動。 |
挖空心思 | 形容費盡心計;想盡一切辦法。 |
飽食暖衣 | 吃的飽;穿的暖;生活富足;無憂無慮。 |
十惡不赦 | 十惡:舊刑律中規定的十種重罪。指罪惡極大;不可饒恕。 |
三十三天 | 佛教稱欲界第六天為三十三天,即忉利天。后形容最高的地方。 |
半夜三更 | 三更:舊時一夜分為五更;半夜子時為三更;即夜十一點至凌晨一點。 |
黑天半夜 | 指深更半夜。 |
如癡如醉 | 形容神態失常,失去自制。 |
超然物外 | 超然:脫離;不介入;物:客觀世界。超脫于世俗生活之外;意指對現實的一切都不感興趣。也比喻置身事外。 |
從天而降 | 天上掉下來的。 |
超然絕俗 | 高超得完全不同凡俗。謂遠過于尋常之輩。漢·班固《為第五倫薦謝夷吾疏》:“方之古賢,實有倫序,采之于今,超然絕俗,誠社稷之蓍龜,大漢之棟甍。”宋·陸游《與姜特立書》:“《繭庵記》及《初營》、《落成》二詩,大老手筆,超然絕俗。” |
狂風暴雨 | 大風大雨。比喻聲勢猛烈或處境險惡。 |
豐功偉績 | 豐:多;偉:大;顯赫。偉大的功勛和成就。 |
歐風美雨 | 比喻來自歐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襲。 |
不問青紅皂白 | 比喻不分是非,不問情由。 |
人盡其才 | 充分發揮每一個人的才能。盡:全部用出。 |
魂飛天外 | 靈魂脫離軀體飛到天空之外。形容驚恐到極點。 |
望塵靡及 | 見“望塵莫及”。 |
形形色色 | 形容事物類別很多;各種各樣的都有。形形:原指生出這種形體;色色:原指生出這種顏色。 |
流風馀俗 | 遺留的風氣、習俗。 |
甘拜下風 | 甘心情愿拜倒在下方。自認不如對方;表示真心佩服。 |
倒載干戈 | 倒:把鋒刃向里倒插著;載:陳設,放置;干戈:古代的兩種兵器,泛指武器。把武器倒著放起來,比喻沒有戰爭,天下太平。 |
拆東墻補西墻 | 拆倒東邊的墻,以修補西邊的墻。比喻臨時勉強應付。亦比喻臨時救急,不是根本辦法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