察言觀行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指考察其言行以知人。
出處晉 袁宏《后漢紀 獻帝紀五》:“古者察言觀行,而善惡彰焉。”
例子始既察言觀行,終亦循名責實,自然僥幸濫吹之伍,無所藏其妄庸。《舊唐書·薛登傳》
基礎信息
拼音chá yán guān xíng
注音ㄔㄚˊ 一ㄢˊ ㄍㄨㄢ ㄒ一ㄥˊ
繁體詧言觀行
感情察言觀行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謂語、定語;用于觀察人。
近義詞觀言聽行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一絲不茍(意思解釋)
- 勞燕分飛(意思解釋)
- 前因后果(意思解釋)
- 戒驕戒躁(意思解釋)
- 犀牛望月(意思解釋)
- 命中注定(意思解釋)
- 夜深人靜(意思解釋)
- 棟梁之材(意思解釋)
- 膽寒發(fā)豎(意思解釋)
- 空谷傳聲(意思解釋)
- 遁入空門(意思解釋)
- 飛檐走壁(意思解釋)
- 青云直上(意思解釋)
- 團團轉(zhuǎn)(意思解釋)
- 拔苗助長(意思解釋)
- 文山會海(意思解釋)
- 無關(guān)緊要(意思解釋)
- 流里流氣(意思解釋)
- 舉直錯枉(意思解釋)
- 心煩意亂(意思解釋)
- 珠還合浦(意思解釋)
- 清風勁節(jié)(意思解釋)
- 二三其意(意思解釋)
- 打退堂鼓(意思解釋)
- 氣味相投(意思解釋)
- 超然絕俗(意思解釋)
- 不寧唯是(意思解釋)
- 滿面春風(意思解釋)
※ 察言觀行的意思解釋、察言觀行是什么意思由漢語字典在線查詢提供。
相關(guān)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德重恩弘 | 重:崇高、深厚;弘:通“宏”,大。道德高尚,恩惠廣大。形容普施恩德。 |
反求諸己 | 諸;之于的合音;反過來從自己身上尋找原因或?qū)ψ约禾岢鲆蟆?/td> |
慌里慌張 | 指焦急不安或精神慌亂。 |
毀于一旦 | 一旦:一天。指得來不易的東西;一下子就毀掉了。多指長期勞動的成果或來之不易的東西一下子被毀滅掉。 |
苦口之藥 | 苦口:口味苦。有療效的藥往往味苦難吃。比喻尖銳的批評,聽起來覺得不舒服,但對改正錯誤很有好處。 |
空口無憑 | 憑:憑證。只是嘴說;沒有憑證。指不足為據(jù)。 |
廢書而嘆 | 因有所感而停止讀書。 |
親上成親 | 謂原是親戚,又再結(jié)姻親。 |
語不驚人 | 語:言語,也指文句。語句平淡,沒有令人震驚的地方。 |
雞胸龜背 | 凸胸駝背。 |
作壁上觀 | 壁:壁壘;營寨周圍的高墻。在壁壘上觀看別人交戰(zhàn)。比喻從旁觀望;置身事外。 |
不置可否 | 置:擱;放;可:行;否:不行。不說對;也不說不對。指不明確表態(tài)。也作“不加可否。” |
討價還價 | 賣主要價高;買主給價低;雙方要反復爭議。現(xiàn)比喻在進行談判時反復爭議;或接受任務時講條件。 |
動魄驚心 | 使人神魂震驚。原指文辭優(yōu)美,意境深遠,使人感受極深,震動極大。后常形容使人十分驚駭緊張到極點。 |
面有難色 | 臉上露出為難的神色。 |
各行其是 | 行:做;是:對的;其是:他自己認為是對的。各人按照自己認為對的去做。形容思想、行動不一致。 |
天下第一 | 形容沒有人能比得上。 |
密鑼緊鼓 | 鑼聲緊,鼓點密。戲曲開臺前的一陣節(jié)奏急促的鑼鼓。比喻為配合某人的上臺或某事的推行而制造的氣氛、聲勢。 |
精明強干 | 精細聰明;善于辦事。也作“精明能干”。 |
進進出出 | 走進走出,穿進穿出。 |
霜露之悲 | 對父母先祖的悲思。 |
慌不擇路 | 勢急心慌,顧不上選擇道路。 |
以夷制夷 | 夷:舊時泛指外族或外國。利用外族或外國之間的內(nèi)部矛盾;使其相互沖突;削弱其力量。 |
主人翁 | 當家作主的人。 |
東道主 | 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。 |
面如土色 | 土色:灰黃色。臉色像泥土的顏色一樣。形容非常恐懼的樣子。 |
馳魂宕魄 | 形容振撼心靈。 |
橫拖倒扯 | 猶橫拖倒拽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