路人皆知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。
出處晉 習鑿齒《漢晉春秋》:“司馬昭之心,路人所知也。吾不能坐受廢辱,今日當與卿等自出討之。”
例子季羨林《悼念鄧廣銘先生》:“也能知道蔣介石之心是路人皆知。”
基礎信息
拼音lù rén jiē zhī
注音ㄌㄨˋ ㄖㄣˊ ㄐ一ㄝ ㄓ
感情路人皆知是中性詞。
用法主謂式;作賓語、定語;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。
歇后語司馬昭之心
近義詞家喻戶曉
英語be known to all(everybody knows)
日語だれもかれも知(し)っている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落落大方(意思解釋)
- 笑罵由他笑罵,好官我自為之(意思解釋)
- 鷗鳥不下(意思解釋)
- 鍥而不舍(意思解釋)
- 緣慳分淺(意思解釋)
- 生龍活虎(意思解釋)
- 大包大攬(意思解釋)
- 以身試法(意思解釋)
- 廢書而嘆(意思解釋)
- 生公說法(意思解釋)
- 遺世絕俗(意思解釋)
- 有求必應(意思解釋)
- 打退堂鼓(意思解釋)
- 通時合變(意思解釋)
- 無影無蹤(意思解釋)
- 認賊作父(意思解釋)
- 匪夷所思(意思解釋)
- 空手套白狼(意思解釋)
- 頭上末下(意思解釋)
- 一目十行(意思解釋)
- 進退維谷(意思解釋)
- 變態(tài)百出(意思解釋)
- 聲色狗馬(意思解釋)
- 鉅學鴻生(意思解釋)
- 解甲歸田(意思解釋)
- 不言而喻(意思解釋)
- 萬頭攢動(意思解釋)
- 十面埋伏(意思解釋)
※ 路人皆知的意思解釋、路人皆知是什么意思由漢語字典在線查詢提供。
相關(guān)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改俗遷風 | 遷:改。改變風俗習氣。 |
烽火連年 | 烽火: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。比喻戰(zhàn)火或戰(zhàn)爭。指戰(zhàn)火連年不斷。 |
飽食終日,無所事事 | 飽:吃足;終日:整天。整天吃得飽飽的,什么事也不干。 |
莫衷一是 | 莫:不;還是;衷:折衷;斷定;是:對。指不知哪個正確。形容各種意見都有。得不出一致的看法。 |
褒善貶惡 | 對好人好事加以贊揚;對壞人壞事加以斥責。指分清善惡,提出公正的評價。 |
銷聲匿跡 | 不出聲;不露面。形容隱藏起來或不公開露面。銷:消失。 |
一文不名 | 一文錢都沒有(名:占有)。形容非常貧困。 |
同心合力 | 團結(jié)一致,共同努力。 |
倒冠落佩 | 冠:帽子;佩:佩玉。這里指官服。脫下帽子,摘去佩玉。形容辭官還鄉(xiāng)。 |
聊以自慰 | 聊:姑且;自慰:自我安慰。姑且用以作自我安慰。 |
節(jié)哀順變 | 抑制哀傷,順應變故。用來慰唁死者家屬的話。 |
時至運來 | 時機來了,運氣也有了轉(zhuǎn)機。指由逆境轉(zhuǎn)為順境。 |
打情賣笑 | 打情罵俏,指男女調(diào)情。 |
恐后爭先 | 指害怕落后,追求上進。 |
粉墨登場 | 粉墨:搽臉和畫眉的化妝品。指化裝后登臺演戲。比喻喬裝打扮一番;登上政治舞臺。也比喻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角色;像演戲一樣活動。 |
無聲無息 | 息:音信;消息。沒有聲音;沒有氣息。形容沒有聲響;不為人覺察。 |
河山之德 | 《詩·墉風·君子偕老》:“委委佗佗,如山如河,象服是宜”。陸德明釋文:“《韓詩》云:德之美貌”。王先謙《詩三家義集疏》:“如山凝然而重,如河淵然而深,皆以狀德容之美”。后以《河山之德》形容婦人德容之美。 |
天相吉人 | 相:保佑,幫助;吉人:善人。好人會得到天的幫助。 |
黃鐘毀棄,瓦釜雷鳴 | 黃鐘被砸爛并被拋置一邊,而把泥制的鍋敲得很響。比喻有才德的人被棄置不用,而無才德的平庸之輩卻居于高位。 |
流風馀俗 | 遺留的風氣、習俗。 |
今夕何夕 | 今夜是何夜?多用作贊嘆語。謂此是良辰。 |
妨功害能 | 壓抑陷害有功有能的人。 |
為萬安計 | 為絕對安全著想。 |
池魚之殃 | 比喻因牽連而無端遭到的禍害。 |
援筆立就 | 一拿起筆瞬間就完成一篇文章。形容人文思敏捷。 |
二缶鐘惑 | 二:疑,不明確;缶、鐘:指古代量器。弄不清缶與鐘的容量。比喻弄不清普通的是非道理。 |
三月不知肉味 | 三個月之內(nèi)吃肉不覺得有味道。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記了其它事情。也借用來形容幾個月不吃肉。 |
奪其談經(jīng) | 比喻在辯論中壓倒眾人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