習焉不察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習:習慣;焉:語氣詞,有“于此”的意思;察:覺察。指經常接觸某種事物,反而覺察不到其中存在的問題。
出處先秦 孟軻《孟子 盡心上》:“行之而不著焉,習矣而不察焉,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,眾也。”
例子高陽《胡雪巖全傳·平步青云》上冊:“有時道理不通,大家習焉不察,也就過去了。”
基礎信息
拼音xī yān bù chá
注音ㄒ一 一ㄢ ㄅㄨˋ ㄔㄚˊ
繁體習焉不詧
感情習焉不察是貶義詞。
用法偏正式;作謂語、定語;含貶義。
近義詞習而不察
英語be too accustomed to something to call it in question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龍飛鳳舞(意思解釋)
- 鷹擊長空(意思解釋)
- 空空蕩蕩(意思解釋)
- 惡衣惡食(意思解釋)
- 當仁不讓(意思解釋)
- 舊地重游(意思解釋)
- 無法無天(意思解釋)
- 照葫蘆畫瓢(意思解釋)
- 殺雞取卵(意思解釋)
- 春山如笑(意思解釋)
- 薄暮冥冥(意思解釋)
- 觸目皆是(意思解釋)
- 因噎廢食(意思解釋)
- 十羊九牧(意思解釋)
- 語重心長(意思解釋)
- 將寡兵微(意思解釋)
- 拔茅連茹(意思解釋)
- 百步穿楊(意思解釋)
- 互通有無(意思解釋)
- 欺善怕惡(意思解釋)
- 休戚是同(意思解釋)
- 熟能生巧(意思解釋)
- 凹凸不平(意思解釋)
- 各行各業(意思解釋)
- 勝友如云(意思解釋)
- 共為唇齒(意思解釋)
- 古往今來(意思解釋)
- 才高七步(意思解釋)
※ 習焉不察的意思解釋、習焉不察是什么意思由漢語字典在線查詢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干城之將 | 干城:盾牌和城墻,比喻捍衛者。指保衛國家的大將。 |
經文緯武 | 治理國家的本領,文的武的都具備。 |
假公濟私 | 假:借;濟:補益;助。假借公家的名義來謀取個人利益。 |
溝滿壕平 | 形容飽滿。 |
大惑不解 | 惑:疑惑迷亂;解:理解。①原指最糊涂的人迷惑一輩子。后指對某事或情況懷疑;想不通;不可理解。 |
不僧不俗 | 僧:指和尚。指不三不四,不倫不類。 |
口快心直 | 有啥說啥;想啥說啥。形容人性情直爽;語言明快。 |
時易世變 | 時代變遷,世事也不一樣。 |
三長兩短 | 比喻意外的災禍或事故;現多指死亡。 |
不攻自破 | 不用攻擊;自己就破滅了。多指不正確的理論或謠言未經批駁;就露出破綻;站不住腳了。 |
歸十歸一 | 謂有條有理。 |
救經引足 | 經:自縊,上吊;引:拉;救上吊的人卻去拉他的腳。比喻做的事與愿望相違背。 |
發號施令 | 發、施:發布;下達;號:號令、命令。發布命令;下達指示;進行指揮。 |
斗水活鱗 | 語本《莊子·外物》:“周昨來,有中道而呼者。周顧視車轍中,有鮒魚焉。周問之曰:‘鮒魚來!子何為者邪?’對曰:‘我,東海之波臣也。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?’”后因以“斗水活鱗”比喻得到微薄的資助而解救眼前的危急。 |
畫地為牢,議不入 | 議:議論。在地上畫個圓圈當作牢獄,人們議論著不敢進入。形容獄吏的兇殘暴虐。 |
手不釋書 | 猶手不釋卷。 |
足衣足食 | 衣食豐足。指生活富裕。 |
細水長流 | 細:微小。比喻節約使用財物;使經常不缺用。也比喻一點一滴不間斷做某件事。 |
萬變不離其宗 | 宗:宗旨、目的。盡管形式上變化多端,其本質或目的不變。 |
惴惴不安 | 指擔心害怕(惴惴:恐懼、擔憂的樣子)。 |
歡聚一堂 | 歡樂地聚集在一起。 |
老牛舐犢 | 舐:舔;犢:小牛。老牛舔著小牛。比喻做父母的憐愛兒女。 |
單刀直入 | 單刀:短柄長刀;直:徑直;入:刺入。用短柄長刀直接刺入。原意是認準目標;勇猛向前。后比喻說話、辦事直截了當;不繞彎子。 |
形形色色 | 形容事物類別很多;各種各樣的都有。形形:原指生出這種形體;色色:原指生出這種顏色。 |
辭喻橫生 | 橫生:橫逸而出。言辭生動,橫逸而出。 |
大起大落 | 大幅度地起落。形容變化大。 |
如入鮑魚之肆,久而不聞其臭 | 鮑魚:咸魚;肆:店鋪。如同進入咸魚店,時間一長就聞不到它的腥臭味。比喻環境對人的熏染和影響。 |
一枕黃粱 | 比喻夢幻的不現實的好事;也比喻想要實現的美好理想不能實現;落得一場空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