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介之才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微小的才能。
出處《后漢書·杜詩傳》:“臣詩伏自惟忖,本以史吏一介之才,遭陛下創制大業,賢俊在外,空乏之間,超受大恩。”《文選·陸倕〈石闕銘序〉》:“興建庠序,啟設郊丘,一介之才必記,天文之典咸秩。”呂向注:“一介,謂小才也。”
例子南朝·梁·陸倕《石闕銘序》:“興建癢序,啟設郊丘,一介之才必記,無文之典咸秩。”
基礎信息
拼音yī jiè zhī cái
注音一 ㄐ一ㄝˋ ㄓ ㄘㄞˊ
感情一介之才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主語、賓語;用于自謙。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親上作親(意思解釋)
- 忠臣不事二君,烈女不更二夫(意思解釋)
- 貧賤不移(意思解釋)
- 力所能及(意思解釋)
- 掃地出門(意思解釋)
- 走馬觀花(意思解釋)
- 舊地重游(意思解釋)
- 雪兆豐年(意思解釋)
- 朝令夕改(意思解釋)
- 半路出家(意思解釋)
- 過而能改(意思解釋)
- 巧上加巧(意思解釋)
- 禍國誤民(意思解釋)
- 棋逢敵手,將遇良才(意思解釋)
- 令人滿意(意思解釋)
- 量能授官(意思解釋)
- 生公說法(意思解釋)
- 雷霆萬鈞(意思解釋)
- 各行各業(意思解釋)
- 一竅不通(意思解釋)
- 笑貌聲音(意思解釋)
- 通時合變(意思解釋)
- 氣味相投(意思解釋)
- 坐以待斃(意思解釋)
- 一剎那(意思解釋)
- 足不出門(意思解釋)
- 戰不旋踵(意思解釋)
- 薪盡火滅(意思解釋)
※ 一介之才的意思解釋、一介之才是什么意思由漢語字典在線查詢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草衣木食 | 木:樹。編草為衣,以樹木果實為食。形容衣食簡單,生活清苦。 |
絕長續短 | 絕:截斷。截取長的,補充短的。比喻用長處補短處。 |
食不充口 | 見“食不餬口”。 |
干干脆脆 | 痛痛快快,干凈利索。 |
如臂使指 | 好像手臂指揮手指一樣。比喻指揮、調動得心應手。 |
仇人相見,分外眼紅 | 眼紅:激怒的樣子。仇敵碰在一起,彼此更加激怒。 |
仁義道德 | 泛指舊時鼓吹的道德規范。 |
止沸益薪 | 謂本欲止水沸騰,卻反而在鍋下加柴。喻所做與本來愿望相反。 |
云天霧地 | 比喻不明事理,糊里糊涂。 |
半路出家 | 半路:路途走到一半;指成年以后;出家:離家去當和尚、尼姑。不是從小而是年歲大點才去當和尚、尼姑或道士的。泛指半路上才學著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。 |
庖丁解牛 | 庖丁:廚師。廚師解割了全牛。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觀規律的人;技術純熟神妙;做事得心應手。 |
不翼而飛 | 翼:翅膀;不翼:沒有翅膀。沒有翅膀就飛走了。形容消息等流傳迅速;也比喻東西突然不見了。也作“無翼而飛”。 |
過而能改 | 有了錯誤就能改正。 |
識字知書 | 謂有文化知識。 |
經緯天地 | 經:絲織品的直線;緯:絲織品的橫線。形容人的才能極大,能經營天下,治理國政。 |
飽食暖衣 | 吃的飽;穿的暖;生活富足;無憂無慮。 |
有血有肉 | 有生命;有活力;形容文藝作品形象生動;內容充實。 |
新官上任三把火 | 指官員上任之初采取新的措施或政策。 |
匡謬正俗 | 糾正錯誤,矯正陋習。 |
大腹便便 | 便便:肥胖的樣子。肚子又大又肥。形容人長得非常肥胖。多指腹內空虛而言。現也多用形容不勞而獲的人。 |
美人遲暮 | 原意是有作為的人也將逐漸衰老。比喻因日趨衰落而感到悲傷怨恨。 |
亡命之徒 | 指逃亡的人。也稱冒險犯法;不顧性命的人。亡:無;命:名;亡命:逃匿則削除名籍;故以逃亡為亡命;即逃亡;流亡;徒:一類人(含貶義)。 |
聰明反被聰明誤 | 自以為聰明反而被聰明耽誤或妨害了。 |
兵戎相見 | 兵戎:武器。以武力相見。指用戰爭解決問題。 |
如出一轍 | 轍:車轍;車輪壓出的痕跡。象出自同一個車轍。比喻兩件事情非常相似。 |
萬變不離其宗 | 宗:宗旨、目的。盡管形式上變化多端,其本質或目的不變。 |
眾所瞻望 | 瞻望:仰望。大家所仰望的。形容為大家所敬仰。 |
避俗趨新 | 避:舍棄;趨:奔赴,趨向。指舍棄舊俗而追求新潮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