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zhì yí
注音ㄓˋ 一ˊ
1.堅持因地制宜、分類指導,結合各地資源稟賦和功能定位,發揮比較競爭優勢,宜糧則糧,宜牧則牧,宜漁則漁,完善農業布局規劃,促進生產力布局優化。
2.整個城市的建筑,順乎自然,因地制宜,高高低低。錯落有致。顯得渾然一體。
3.政策擬訂應該因地制宜,不可一味沿用國外的制度。
4.杭州西湖妙在天趣,蘇州園林則貴在人工。在一個不大的天地里,因地制宜,沿阜壘土,種植花木,建造亭榭,由此而出現多樣且幽美的畫面,達到“不出城市而共獲山林怡”的境界,此乃蘇州園林的獨特之處。
5.彰武縣因地制宜、創新思路,通過實施“外診報告”和“代理報銷”兩項制度,使上述長期困擾外出農民工的就醫報銷難問題得到解決。
6.政府支持,科學規劃,因地制宜,大膽創新是“焦作模式”和“欒川模式”得以成功的經驗。
7.因地制宜開展中幼齡林撫育、森林改造培育,提高森林質量。
8.沒有科學儀器,她就因陋就簡,因地制宜地進行簡單的實驗研究。
9.不要機械地搬用別人的經驗,應該因事制宜,根據自己的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。
10.所以,處置方法也是因地制宜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