兵法

詞語解釋
兵法[ bīng fǎ ]
⒈ ?用兵作戰(zhàn)的方法、策略。
例某自幼熟讀兵書,頗知兵法。——《三國演義》
英military tactics; art of war;
⒉ ?指《孫子兵法》故兵法忌之。(兵法,指《孫子兵法》。)——《資治通鑒》
引證解釋
⒈ ?用兵作戰(zhàn)的策略和方法。
引《戰(zhàn)國策·秦策一》:“以大王之賢,士民之眾,車騎之用,兵法之教,可以并諸侯,吞天下,稱帝而治。”
《孫子·形》:“兵法:一曰度,二曰量,三曰數,四曰稱,五曰勝。”
郭沫若 《洪波曲》第七章一:“這是我們的傳統(tǒng)兵法--‘水淹六軍’。”
⒉ ?兵書。 建 以數千當單于數萬,力戰(zhàn)百餘,士盡死,無二心。自歸而斬之,是示后人無返意也。’”
引《漢書·藝文志》:“漢 興, 張良、韓信 序次兵法,凡百八十二家,刪取要用,定著三十五家。”
明 郎瑛 《七修類稿·詩文一·山農刺時》:“﹝ 王冕 ﹞少明經不偶,即焚書讀古兵法。”
特指《孫子》。 漢 荀悅 《漢紀·武帝紀三》:“軍正 閎 、長史 安 曰:‘不然。 《兵法》:“小敵之堅,大敵擒也。”
國語辭典
兵法[ bīng fǎ ]
⒈ ?練兵和作戰(zhàn)的方法、策略,如同今日的軍事學。
引《史記·卷一三〇·太史公自序》:「左丘失明,厥有國語;孫子臏腳,而論兵法。」
《三國演義·第四九回》:「豈不聞兵法虛虛實實之論?操雖能用兵,只此可以瞞過他也。」
近兵書 戰(zhàn)術
英語art of war, military strategy and tactics
德語Kriegskunst (S)?, Milit?rstrategie
法語l'Art de la guerre
分字解釋
※ "兵法"的意思解釋、兵法是什么意思由漢語字典在線查詢漢語詞典查詞提供。
造句
1.其嫻熟兵法,馳騁疆場,每逢重大戰(zhàn)事,必攜幼帝御駕親征,史家稱贊她“指揮三軍,賞罰信明,將士無不用命”。
2.在這部罕見的鉅著中,金庸將歷史、武俠、冒險、傳奇、兵法、戰(zhàn)陣與中國固有忠孝節(jié)義觀念共冶於一爐;信筆揮灑,已至隨心所欲的地步。
3.文官帶兵怕就怕紙上談兵,懂兵法而不懂實戰(zhàn),釀成袁崇煥式的悲劇。事實上兵部上下那么多官員里,長期以來最不缺的就是高談闊論之徒。
4.如果你看過孫子兵法就是知道什么是兵不厭詐。
5.“奇宕瀟灑,時出新致,以奇為正,不主故常”,董其昌《畫禪室隨筆》不但發(fā)現勢的存在,而且強調其變化性,把書道直接與兵法聯系在一起。
6.望著面前一大箱的書冊,顏明有些犯難,這么一大箱,要他如何搬運,孫子兵法字數雖然不多,但是寫在竹簡上就,難道要學富五車。
7.想當年在臥龍修真養(yǎng)性,論陰陽習兵法博古通今,仙帝爺下南陽御駕三請,我算就漢家業(yè)鼎足三分,官封到武鄉(xiāng)侯執(zhí)掌帥印,東西征南北剿保定乾坤。
8.在南面不遠處的一個小山丘上,竹中重治目睹了這一切的發(fā)生,他詫異著一個小小的足輕,怎么會靈活運用著拔幟易幟的兵法。
9.左宗棠少時屢試不第,轉而留意農事,遍讀群書,鉆研輿地、兵法。
10.朱德司令精通兵法,擅長帶兵打仗。
相關詞語
- zhí fǎ執(zhí)法
- zhèng fǎ政法
- zhǐ fǎ指法
- xiù yī zhí fǎ繡衣執(zhí)法
- shí tǐ fǎ實體法
- sī fǎ司法
- zhì fǎ置法
- fǎ shī法師
- zhì fǎ智法
- huà shēn fǎ化身法
- fǎ rén法人
- mín bīng民兵
- suàn fǎ算法
- fǎ guī法規(guī)
- wú fǎ wú tiān無法無天
- yòng fǎ用法
- fǎ tíng法庭
- fǎ huì法會
- qiāng fǎ槍法
- dìng shēn fǎ定身法
- bù fǎ不法
- shēng bīng聲兵
- xīng bīng興兵
- cháng píng fǎ常平法
- shuì fǎ稅法
- yòng bīng用兵
- fǎ zhì法制
- shǒu fǎ手法
- fǎ zé法則
- fǎ lǜ法律
- tǔ fǎ土法
- fú fǎ bō lí浮法玻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