采取

詞語解釋
采取[ cǎi qǔ ]
⒈ ?采納聽取;選取實施;采摘;收取。
例采取菱角。
英adopt; employ; take;
引證解釋
⒈ ?搜集選取;采用。
引《漢書·劉向傳》:“故採取《詩》《書》所載賢妃貞婦,興國顯家可法則,及孽嬖亂亡者,序次為《列女傳》,凡八篇,以戒天子。”
清 黃遵憲 《<人境廬詩草>自序》:“凡事名物名,切於今者,皆採取而假借之。”
⒉ ?采伐;采摘;開采。
引《元典章·戶部二·官吏》:“合用柴薪,斟酌周歲可用數(shù)目,於農(nóng)隙時……差倩人力騐數(shù)採取。”
《水滸傳》第九八回:“葉清 后被 鄔梨 差往 石室山 採取木石。”
清 朱仕琇 《重游靈應(yīng)峰記》:“峰上古木萬株,多產(chǎn)藥卉,邨人採取之。”
1. 采集;收取。 《漢書·王莽傳中》:“命縣官酤酒,賣鹽鐵器,鑄錢,諸采取名山大澤眾物者稅之。”
《后漢書·皇后紀上·光烈陰皇后》:“其日,降甘露於陵樹,帝令百官采取以薦。”
《續(xù)資治通鑒·元仁宗延祐七年》:“開 燕南、山東 河泊之禁,聽民采取。”
⒊ ?擇取;選用。
引漢 王充 《論衡·書解》:“能令其言可行,不能使人必采取之矣。”
唐 元稹 《<樂府古題>序》:“后之審樂者往往采取其詞,度為歌曲。”
清 顧炎武 《桃葉歌》:“越州 女子顏如花,中官采取來天家。”
國語辭典
采取[ cǎi qǔ ]
⒈ ?選擇取用。
引《漢書·卷三六·劉向傳》:「故采取詩書所載賢妃貞婦,興國顯家可法則,及孽嬖亂亡者,序次為列女傳,凡八篇,以戒天子。」
《水滸傳·第九八回》:「葉清后被鄔梨差往石室山采取木石。」
近選取 采納 采用
分字解釋
※ "采取"的意思解釋、采取是什么意思由漢語字典在線查詢漢語詞典查詞提供。
造句
1.亞洲金融危機起始之初,中國采取了具有前瞻性的金融政策,人民幣不貶值,我們度過了難關(guān)。
2.幾乎每次警察殉職,都有一陣大聲疾呼采取防范措施。通常不過敷衍了事。
3.當奧巴馬為財長辯解,認為他正采取正確手段應(yīng)對一大堆麻煩的時候,雷諾開玩笑道:“我很高興這些爛麻煩都是財長自個兒的麻煩。”。
4., 防御軍隊應(yīng)運用一切手段粉碎敵人的首次強攻,盡管采取遲滯的行動,力求國家命運免受危險,待敵人一部分兵力疲憊不堪、精疲力竭、或者由于要占領(lǐng)所侵占的省區(qū),掩蔽要塞、防守駐地、保障作戰(zhàn)線和補給站的安全等而形成分散時,再尋機與之決戰(zhàn)。
5.從十億人民的利益出發(fā),統(tǒng)籌兼顧,適當安排,這就是我們解決問題所采取的基本方針。
6.醫(yī)者在針刺過程中,發(fā)現(xiàn)患者面色蒼白,出汗或訴說頭暈等暈針先兆時,應(yīng)及時采取處理措施。
7.中北部部分地區(qū)目前存在一定旱情,且春季多大風天氣,土壤易跑墑,可采取鎮(zhèn)壓、耙耱等措施減少土壤水分蒸發(fā)。
8.這樣的交易供給著對異國風味食物和中藥藥材的需要,在廣東省尤為猖獗。中國海關(guān)因為對此采取不聞不問的態(tài)度而飽受批評。
9.雖然教育部門和網(wǎng)絡(luò)監(jiān)察部門都采取了種種措施,但要真正解決青少年網(wǎng)絡(luò)沉迷的難題,依然是任重道遠。
10.真正的愛情,是表現(xiàn)在戀人對他的偶像采取含蓄、謙恭甚至羞澀的態(tài)度。而絕對不是表現(xiàn)在隨意流露的熱情和過早的親昵。真正的愛情,也不是對異性的向往而由等待慢慢積累到爆發(fā)的過程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