頑固

詞語解釋
頑固[ wán gù ]
⒈ ?思想愚昧保守,不接受新事物。
例他所遇到的頑固的抵抗,表明人們的脾氣不是那么容易制服的。
英headstrong; obstinate; stubborn;
⒉ ?立場反動,不愿意改變。
例出于頑固的保守性。
英unregenerate (stronghold); be bitterly opposed to change;
引證解釋
⒈ ?愚妄固陋,不知變通。
引《三國志·魏志·文帝紀》“饗茲萬國,以肅承天命” 裴松之 注引 漢 劉艾 《獻帝傳》:“況臣頑固,質非二圣,乃應天統,受終明詔。”
宋 陸游 《別曾學士》詩:“所愿瞻德容,頑固或少痊。”
老舍 《茶館》第二幕:“別頑固啦,三爺!人家給咱們改了 民國,咱們還能不隨著走嗎?”
⒉ ?指愚妄固陋不知變通的人。
引《北史·儒林傳上·張偉》:“儒謹汎納,雖有頑固,問至數十, 偉 告喻殷勤,曾無慍色。”
唐 李絳 《兵部尚書王紹碑》:“頑固革心,疆內如春。”
《鄰女語》第六回:“要使洋兵知道 山東 官長并不與朝中的頑固,通同一氣。”
孫犁 《白洋淀紀事·村歌上篇》:“人家把我們幾個落后頑固編成一組,我們越得爭氣。”
⒊ ?謂固執己見。
引老舍 《微神》:“他們越這樣,我越頑固。”
郭沫若 《洪波曲》第七章三:“陳誠 看見我也頑固,卻緩和下來了,他又考慮到了別的補救辦法。”
⒋ ?堅硬。
引老舍 《茶館》第三幕:“你呀,老大,比石頭還頑固!”
沙汀 《祖父的故事》:“那黑色的瓦浪,蜿蜒的土墻,碉樓頂上的女墻,看去是頑固,而且丑惡。”
⒌ ?立場反動,不肯改變。
引毛澤東 《新民主主義的憲政》:“什么叫頑固?固者硬也,頑者,今天、明天、后天都不進步之謂也。”
陳毅 《過太行山書懷》詩:“可憐頑固派,摩擦空費力。”
國語辭典
頑固[ wán gù ]
⒈ ?固執守舊,不知變通。
引《北史·卷八一·儒林傳上·張偉傳》:「學通諸經,鄉里受業者,常數百人。儒謹泛納,雖有頑固,問至數十,偉告喻殷勤,曾無慍色。」
《文明小史·第三三回》:「兄弟自己捐廉,催他們紳士改辦學堂,那知他們頑固得很?起初決計不肯辦,后來經兄弟苦口勸導,把撫憲的意思再三開導,紳士這才答應了。」
近固執 頑強
反開明 開通
分字解釋
※ "頑固"的意思解釋、頑固是什么意思由漢語字典在線查詢漢語詞典查詞提供。
造句
1.特別是土地產權問題,成為沖出改革深水區繞不過的頑固堡壘。
2.目的:探討經直腸熱旋磁按摩治療頑固性血精癥的有效性.
3.在變遷中,習慣是適應的阻礙,經驗等于頑固和落伍。頑固和落伍并非只是口頭上的譏笑,而是生存機會上的威脅。
4.廠長苦口婆心地勸說了半天,小紅仍然是無動于衷,頑固不化。
5.就在周滿決心實施定時炸彈計劃,并安排周發行動時,龔華,郭勇此時正在市長辦公室,研究如何打開羅勝峰這個頑固堡壘,取得證據……
6.此時此刻,她徹底推翻了心頭那維持多年的獨身主義的頑固堡壘。
7.在陷入埋伏的時候,他們確實像嚙齒動物似的負隅頑抗,不過軍官們說,把他們的頑固歸結于他們頑固的宗教狂熱是不對的。
8.美國《世界日報》一針見血地指出,“郭德綱事件不是藝人的小問題,而是中國社會轉型涌出大大小小新‘土圍子’(不良勢力的頑固堡壘)的麻煩。
9.要勇敢而不暴躁,要彬彬有禮而不要低聲下氣,要堅強而不要頑固,要謙遜而不要做作。
10.這是我的一個習性,當我受到壓力時,我本能地選擇妥協和順從,寧肯采取陰奉陽違的手段也不挺身而出站出來說不。因為我從來沒有被人說服過,所以也懶得去尋求被人的理解。人都是頑固不化和自以為是的,相安無事的唯一辦法就是欺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