踏莎行·寒草煙光闊
踏莎行·寒草煙光闊。宋代。寇準。 寒草煙光闊,渭水波聲咽。春潮雨霽輕塵歇。征鞍發。指青青楊柳,又是輕攀折。動黯然,知有后會甚時節?更進一杯酒,歌一闋。嘆人生,最難歡聚易離別。且莫辭沉醉,聽取陽關徹。念故人,千里至此共明月。
[宋代]:寇準
寒草煙光闊,渭水波聲咽。春潮雨霽輕塵歇。征鞍發。指青青楊柳,又是輕攀折。動黯然,知有后會甚時節?
更進一杯酒,歌一闋。嘆人生,最難歡聚易離別。且莫辭沉醉,聽取陽關徹。念故人,千里至此共明月。
寒草煙光闊,渭水波聲咽。春潮雨霽輕塵歇。征鞍發。指青青楊柳,又是輕攀折。動黯然,知有後會甚時節?
更進一杯酒,歌一闋。歎人生,最難歡聚易離別。且莫辭沉醉,聽取陽關徹。念故人,千裡至此共明月。
這是一首送別詞,首句描寫邊關壯闊的山河,早春煙草猶寒,渭水河水聲嗚咽,以愁心觀景,景物也仿佛凝愁一般。后面的幾句化用“渭城朝雨浥輕塵,客舍青青柳色新”詩意,也就是說春雨漲潮,雨后出發時,馬蹄揚不起飛塵,(能見度很好)。柳與“留”音近,折柳贈別是古代常見習俗,折柳送人時黯然傷神,不知再次相逢是何年何月了。下闋寫餞別敬酒,繼續化用王維的詩意,飲酒餞別,由眼前的離別,聯想到人生苦短,別時容易見時難,所以更要把握眼前相聚的時光,不要推辭說喝醉了,陽關就是《陽關三疊》,由王維的《渭城曲》改編的配樂歌曲,“渭城朝雨浥輕塵,客舍青青柳色新。勸君更盡一杯酒,西出陽關無故人”,用《陽關三疊》曲子做勸酒之辭,讓朋友一定要喝盡興,今天聚過之后,以后只能對著明月思念遠方的朋友了。(后來蘇軾也以此意寫出了“但愿人長久,千里共嬋娟”,知名度更高。)
唐代·寇準的簡介
萊國忠愍公寇準(961-1023),字平仲。漢族,華州下邽(今陜西渭南)人。北宋政治家﹑詩人。太平興國五年進士,授大理評事,知歸州巴東、大名府成安縣。天禧元年,改山南東道節度使,再起為相(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、同平章事、景靈宮使)。天圣元年 (1023) 九月,又貶寇準衡州司馬,是時寇準病篤,詔至,抱病赴衡州(今衡陽)任,病故于竹榻之上,妻子宋氏奏乞歸葬故里。皇佑四年,詔翰林學士孫抃撰神道碑,帝為篆其首曰“旌忠”。寇準善詩能文,七絕尤有韻味,今傳《寇忠愍詩集》三卷。
...〔
? 寇準的詩(207篇) 〕
宋代:
王安石
天下紛紛未一家,販繒屠狗尚雄夸。
東陵豈是無能者,獨傍青門手種瓜。
天下紛紛未一家,販繒屠狗尚雄誇。
東陵豈是無能者,獨傍青門手種瓜。
宋代:
袁說友
虛名誤壯夫,黃金變顏色。誰歟帛米謀,困此芻狗跡。
安和一榻上,精神馀筆力。我欲造之深,劇談忘漏刻。
虛名誤壯夫,黃金變顔色。誰歟帛米謀,困此芻狗跡。
安和一榻上,精神馀筆力。我欲造之深,劇談忘漏刻。
:
馮其庸
三上昆侖意更賒,最高峰頂望中華。神州處處多佳氣,目盡青天到海涯。
三上昆侖意更賒,最高峰頂望中華。神州處處多佳氣,目盡青天到海涯。
宋代:
司馬光
澹泊輕云寒不收,未成春雨只添愁。
風煙寂寞幾何限,盡入憑高一雨眸。
澹泊輕雲寒不收,未成春雨隻添愁。
風煙寂寞幾何限,盡入憑高一雨眸。
清代:
顧炎武
大海天之東,其處有黃金之宮,上界帝子居其中。
欲往從之,水波雷駭。幾望見之,以風為解。徐福至彼,止王不來。
大海天之東,其處有黃金之宮,上界帝子居其中。
欲往從之,水波雷駭。幾望見之,以風為解。徐福至彼,止王不來。
清代:
林則徐
中原俎豆不足奇,請公乘云游四夷。天西絕塞招靈旗,下有荷戈之人頂禮之。
公生距今八百有七載,元精在天仍為牛斗箕。命宮磨蝎豈公獨,春夢都似黃粱炊。
中原俎豆不足奇,請公乘雲遊四夷。天西絕塞招靈旗,下有荷戈之人頂禮之。
公生距今八百有七載,元精在天仍為牛鬥箕。命宮磨蠍豈公獨,春夢都似黃粱炊。